播散和谐、传递幸福的“平安”使者
毕智江系上海洪智小区管理服务中心总经理,静安区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作为静安区社会组织的优秀领军人物,他把构建和谐社会视作神圣的责任,早在1996年就投身于安置帮教工作。“帮教一人、挽救一家、平安一方”是他最大的快乐,他改变了大墙内外一批受益人的人生之路,有效防止了重新违法犯罪,及时制止了一些可能成为恶性极端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从他身上,既体现了一种高贵的人格和感恩的情怀,同时有折射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走进大墙进行帮教,让社会特殊群体重扬生活风帆。从90年代开始,他与社会各界人士一起走进大墙内协开展帮教工作,如今,他已300余次走进监狱,先后同数十名服刑人员结对帮教。同时,他采取通信的形式,了解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改造表现和传递社会的关爱,促使他们认罪服法,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在他结对帮教的服刑人员中有近70%的人被提前释放、假释、减刑或被评为劳改积极分子。如服刑人员张某,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漫长的刑期,使张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改造期间抵触情绪非常大。毕智江主动承担了这一烫手的任务,他同张某签订了帮教协议,每季度进监一次,还自掏腰包为张某解决生活困难。在毕智江的循循善诱和真诚帮助下,这个浪子终于被感动了,不但表现突出多次被减刑,而且通过参加监狱组织的自学考试,取得了大学毕业文凭。张提前释放回归社会后,凭着学历和本人在刑期的表现,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阳光又回到了张某的脸上。
二、创办“中途驿站”,给刑释解教人员一个温馨的家。闻名上海的洪智中心中途驿站是2000年由毕智江和王元洪两人投资设立的,近12年来,“驿站”先后安置了149名刑释解教和戒毒人员,他们在这个大家庭里安心工作、学习和生活。不但没有一人重新犯罪,而且其中的12人还分别荣获上海市和静安区“见义勇为”称号;2人从过去的被帮教对象华丽转身为帮教老师……。如今已是洪智中心员工骨干卫某曾先后三次被判刑,养父母在其服刑期间死亡。2008年回归社会后成了“三无”人员,居无定所,也找不到工作。正在他绝望之际 ,毕智江总经理同他签订了“一对一”的帮教协议,并亲自送他入住中途驿站,为此,他先后多次受到表彰。最使卫某激动的是,2011年王元洪董事长、毕智江总经理又千方百计帮他解决了结婚住房,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毕智江在帮教中以人为本,以诚待人,以心教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他帮助、引导刑释解教人员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回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三、化矛盾、促和谐,政府维稳好帮手。洪智中心作为上海市安置帮教示范基地,毕智江在做好安置帮教的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多渠道,多元化的公益性社会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从2008年至2011年,参与化解重大的集体上访事件共有66起:其中集体纠纷36起、个体纠纷30起,共涉及居民370户,得到了区委、区府的好评,得到了老百姓的赞扬,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近几年来,洪智中心先后被评为 “上海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2007—2009年度见义勇为奖励保护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过渡性安置就业示范基地”、“4A级规范化社会组织”、“静安区世博工作先进集体 ”等十多项荣誉。刘云耕、殷一璀、缪小宝、龚德庆等市区领导都给了洪智中心很高的评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洪智中心总经理,毕智江深知,在安置帮教道路上任重道远,他决心继续不断努力,为社会平安、和谐、稳定奉献自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