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协会信息→ 18-19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

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之十 张玉霞优秀事迹
发表日期:2018/12/16  阅读:826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张玉霞,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律师,2009年成为一名志愿者参加社会帮教工作。从开始进入大墙开展法律咨询,到如今以静安区社会帮教协会副会长的身份组织、带领志愿者进入上海15监所进行帮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

    一开始,她在市帮教协会理事长王元洪,理副理事长、静安帮教协会会长康志坚影响、带领下开始帮教工作,也感受到社会上有不少人不理解、甚至排斥帮教工作。有人会不经意地说“犯人的日子比我们都好过了”、“这种人根本不值得帮助”、“有这些钱去帮他们为什么不帮助生活困难的人”等等,话里无不透露着对帮教工作价值的不认同甚至否定。

    张玉霞律师当初是怀着好奇心进监所提供法律咨询,看到服刑人员的面部表情各异,有讨好的、有戾气的、有冷漠的、有茫然的,但在这些表象背后张律师能感受到他们有着和监外求助者一样的需求,他们被判处刑罚并不意味着被剥夺了民事权利。

在监所帮教期间,她还发现很多值得探究的事情。如:来咨询的女犯大多是询问关于婚姻家庭、子女抚养等问题,她们担心自己在服刑期间配偶会与自己离婚;而来咨询的男犯则大多是想要了解财产纠纷的相关法律规定。作为法律援助律师和心理咨询师,她对人权和民生类的诉求特别感兴趣,很想去深入了解在刑人员遇到的问题和原因,于是她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去从事帮教工作。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

自担任静安区帮教协会副会长后,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对社会帮教工作更为上心。当她得知见义勇为者王某因受害致残后脾气变得自卑暴躁、消沉不安。她立即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成功帮助其走出阴影。现在王某也成为区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并与“爱的黄丝带”法治宣传艺术团一起走进监所现身说法,教育引导服刑人员知罪服管,早日回归社会。

一个刚满14周岁的男孩因故意杀人和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八年,被送到未管所。这个孩子自进未管所起就沉默寡言,不与人交流,并因误解而对父亲心有怨忿。他的父亲拜托张玉霞了解他的需要,劝导他服从管教。张玉霞告诉男孩说,你父亲在你羁押在看守所期间每天下班都会去看守所对面站着,几个小时望着看守所的窗户。这个男孩丝毫不为所动,还发出了冷笑声。再见他时,他仍旧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但当张玉霞告诉他爷爷过世的消息时,他眼睛红了,但仍然倔强地没有落泪。第三次,第四次......有一次张玉霞问他,你是否觉得对不起那个被害的女孩子?他突然眼神慌张了,然后低下了头。于是张玉霞因势利导说,如果一切可以重新来过,你还会选择伤害她吗?他轻轻地说:不会。张律师知道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帮教对象,他不会为争取减刑而伪装积极,不成熟的心智会影响他的改造效果。如果他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没有真正的认识和悔悟,无论多久的刑期对他而言,只是暂时失去自由而已。回归社会后的他,会更偏执和反社会。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或任由其发展下去,那么迟早他和他的下一个被害者都将为这种简单粗暴的惩戒方式买单。

多年的帮教,张玉霞律师作为一名帮教志愿者,看到过不少服刑人员从心底里悔悟、恸哭,那是一场灵魂的救赎。她很自豪能参与其中,帮助他们。她常说,也许帮教工作仍将遭受非议和异样的眼光,但当我看到一个个重新开始的崭新人生那什么都值了。张玉霞每年都会以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帮教的技巧为志愿者们开展业务培训,在监所帮教时也耐心地给服刑人员进行法治宣传和答疑解惑,帮教帮到实处。 80后的张玉霞在帮教的路上执着前行,践行着崇法普法的初心。



 上一篇: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之九 裴大凤先进事迹
 下一篇: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之十一 张怡先进事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2008-2025 上海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
上海市静安区汉中路8号501-502室 邮编200070 | 电话:021-52136503 | 传真:021-5213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