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新航向,开拓新思路 打造社会帮教工作继往开来的新局面
发表日期:2014/3/24 阅读:
2446次
——学习《王元洪社会帮教工作法》有感
闸北区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
《王元洪社会帮教工作法》的诞生,旨在总结以王元洪同志为代表的优秀社会帮教志愿者们多年来进行社会帮教工作经验的积累。它凝聚了社会帮教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和心血,是上海社会帮教事业宝贵的精神财富。此书也必将成为社会帮教工作者开展帮教工作实践的“工具书”和“行动指南”。书中所记载的社会帮教实践经验,充分体现了本市社区矫正、刑释解教等特殊对象的社会帮教工作正呈现出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理论化的新格局。通过认真研读此书,深感在日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社会帮教工作领域的外延与内涵。
社会帮教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要有“爱心”、“恒心”、“诚心”、“细心”、“良心”等 “五心”工作法,是王元洪同志三十年如一日,进行长期帮教工作所得出的宝贵工作经验。因此,在今后的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中,我区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计划将更加全面、更加专业、更加人性化,并在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更好地组织社会帮教志愿者实际开展帮教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的力度
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基本措施,对社会的长治久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对象人数常年处于高位,作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的职能部门存在着专业力量不足的局面。如今的安置帮教工作又是以社工1:100的比例进行帮教工作,这在数量上形成了帮教工作的“短板”,容易产生帮教工作的“真空点”。目前,我区在册的帮教志愿者约570名,区帮教志愿者协会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帮教志愿者,加强帮教志愿者参与帮教的力度,更好的协助配合专职干部和社工开展社区矫正以及安帮工作,通过帮教志愿者积极的参与,将很大程度上缓解专业力量的不足,同时弥补缺少专业力量所产生的 “真空点”。
二、进一步提高社会帮教志愿者的专业素养
帮教志愿者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组织、不同团体,很多志愿者都是拥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但由于从未或很少接触过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缺少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如今,我们通过《王元洪社会帮教工作法》的宣传,将帮教工作的实践经验推广到每一位帮教志愿者中,使他们竭尽领会,在实际中灵活运用,不仅能快速提高帮教志愿者的帮教技能,也能很好的将帮教技能与志愿者们的志愿精神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帮教志愿者们的知识素养、专业素养和能力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帮教志愿者们的优势,弥补社区矫正、安置帮教队伍的不足,并且可以为矫正、安帮对象提供更加贴切的帮助和服务。
三、进一步创新社会帮教工作的新途径
通过研读《王元洪社会帮教工作法》,我们从中不仅可以学到帮教的经验和方法,还能从中激发创新社会帮教工作新途径的思考。在帮教工作中,我区帮教协会将采取分层次、分对象、分专业采取集中帮教和个案化帮教相结合的方式统筹规划。对具有“共性内容”的采取“集中帮教”的方法;对特殊帮教对象,采取“因人所需、因人施教、因人施帮”的方法,安排与专业相匹配的帮教志愿者进行“结对帮教”。使志愿者的帮教服务更人性化、深入化、具体化,切切实实的将帮教服务的成效,落实到每一个帮教对象身上。
四、进一步发挥社会帮教志愿者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我区的社会帮教志愿者在区帮教协会的带领下,以“帮教一个对象,挽救一个家庭,平安一个社区”的服务理念,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岗位出岗位”的无私奉献精神,以独特的优势,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在从各方面减轻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压力的同时,更直接、更全面地为社区矫正以及帮教对象提供人性化的帮教服务,充分发挥了帮教志愿者们的各方面优势,为社区矫正以及帮教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成为了政府职能部门之外的第二个服务平台。
社会帮教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体现的是帮教志愿者对社会管理的一份责任,我们将通过认真学习和推广《王元洪社会帮教工作法》,促使我区的社会帮教志愿者队伍成为社区矫正以及安置帮教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务求实效的重要力量。